发布时间:2023-01-25 08:00:01 浏览:
无论是否回家过年,无数人都在展示思念故乡的情怀。回家过年,则展示对故乡的依恋。不能回家过年,则展示对故乡的思恋。对此,不由得想起卡夫卡的一句话:我们生活在一个恶的时代。现在没有一样东西是名副其实的,比如现在,人的根早已从土地里拔了出去,人们却在谈论故乡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中国人的迁徙速度和广度较之以前有了空前的进步,离开故乡到外地工作生活的人,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。这些离开故乡的人,跟故乡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故乡还有他们的亲人,大部分人,会选择春节回到故乡。
离开故乡的人,春节回故乡,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。在中国人的家乡观念中,似乎只有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地方,才是自己的家。但是,随着社会发展,特别是离开家乡的时间很长的话,不少离开家乡的人,他们跟家乡千丝万缕的联系,会渐渐割断。父母亲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联系纽带,如果父母亲离开家乡随子女到外地生活,特别是在父母亲离开人世的情况下,再看家乡的老屋,会渐渐产生陌生的感觉。现在,有些人在家乡,已经既无父母亲,连老房子也破败倒塌,土地等基本的生存资源也没有,这时候,可能说他们的根已经从土地里拔了出去,家乡彻底变成了故乡,故乡的家已经不再是家,春节还会回去过年吗?
当然,离开家乡的一代,很多人在家乡还有兄弟姐妹,还有亲戚朋友,与家联系的亲谊当然还在,红白喜事也还是要参加的,但是,真要回家乡过年,就会发现很尴尬。最大的尴尬,是在别人眼里,自己就是一个客人。春节回乡成异客,春节还会回家乡吗?在人们的感觉中,中国传统文化中,可能是农耕文明的原因,人们的家乡观念特别浓厚,因为故土难离,背井离乡是一件悲惨的事。其实,中国人的大幅度长途迁徙也是历史事实。衣冠南渡,汉人南迁,如果我们翻看一下族谱,就会发现,我们很多人的祖上,都是经过不断迁徙才在现在的地方定居下来的,一般只有几百年时间。
如果要追根溯源,很多族群都可以追溯到北方的某个地方,简单地从郡望就可以看出来,比如陇西堂、汝南堂、颍川堂,等等。南方族群如果是这些郡望,显然就说明从北方迁徙而来。还有一些北南要冲之地,又成为族群迁徙的中转站,有时是要生活几十年上百年,才进一步向南方迁徙。比如,黄梅戏《女驸马》、越剧《珍珠塔》等,故事背景发生在湖北襄阳,襄阳曾经就是汉人南迁的中转之地。在中国步入现代化发展道路后,城市化又是人们迁徙的动力,很多人从乡村向城市迁徙,现在的城市人口,包括战争之后开埠的大都市上海,上追三代,基本都是乡下人。北京、天津等大城市,真正的世居城市的人,也只占极少数。
因此,从大的历史视角来看,人口迁徙还是占主流。真正几十代定居在某地的人,还是只占人口的极少数。反认他乡是故乡,其实并不荒唐,而是事实。此心安处是吾乡,家乡情怀,可能只是一种情怀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