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火竞技

您当前的位置: 雷火竞技 > 雷火新闻
科技助力!名厨返乡创业让传统美食插上腾飞的翅膀

发布时间:2023-02-10 14:32:06    浏览:

  “一饼在手,满屋飘香”。烘饼,是博白县那林镇美食特产,博白县十大客家特色小吃之一,过去人们只在节庆才享用到。现在,因为有两位从广东回来的副教授级名厨回乡创业,在生产上用现代科技升级,在销售上用市场手段运作,让节庆小吃变成了日常美食,“那林烘饼”在市场上迅速走俏。

  “我们去年生产了1.3万件,销往广东等地,供不应求,年底前就断货了。”宁丰钧兴奋地对记者说。

  回乡创业的宁丰钧、宁丰贤两兄弟,老家在那雷火竞技林镇金阵村,正是在烘饼浓浓的乡愁中走出的农家子弟。他们都是90后,事业有成,是妥妥的技术型人才:宁丰钧,毕业于西南大学,2014年任烹饪专业老师,2017年考取国家高级技师证,现聘任于深圳龙岗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、汕尾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带头人,副教授。曾获2019年行业烹饪大师、2020年餐饮业最具影响人物奖、2020年4月荣获广东省粤菜师傅技能大师称号。宁丰贤,国家一级雷火竞技技师、国家级中式烹调考评员,2017年9月至今,任深圳宝山技工学校教研室主任,副教授。曾获美国阿拉斯加海产品烹调大赛三等奖、广州第22届国际美食节名菜名点大赛特等奖、四川烹饪大赛团队创新一等奖、个人一等奖。特别是宁丰钧,国家专门给他拨出50万专款成立“技能大师工作室”,在烹饪界很有影响力。

  “那林烘饼”皮薄馅厚,香脆可口,用上好的糯米做饼皮,用当地产的甘蔗糖、黑芝麻、土猪肉等材料做馅心,采用传统手工艺上炉烘烤而成,是一款令人回味无穷的传统美食小吃。“但是‘那林烘饼’在市场化的今天还没有发挥好市场品牌效应,传统手工制作也制约了产业的发展,我们看到这个短板,决定回乡创业,利用我们的技术和创新,把家乡的特色美食做成特色富民产业,助力乡村振兴。”宁丰钧对记者说。2020年9月,兄弟俩联袂返乡,专注开发家乡的烘饼,决心让家乡的烘饼在市场上打出一片天地。

  两位在烹饪界享有盛名的副教授兄弟,用专业的眼光重新审视家乡这个传统美食,透过烘饼那脆皮内包裹着的独特文化价值和发展前景看到了突破口。2020年9月,兄弟俩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到家乡,创办玉林人和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,建起了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,拿到了行业唯一的生产许可证。兄弟俩都有过硬的烹饪技术作支撑,他们在研发烘饼的制作过程中,实行规范化管理,发展标准化生产,提升产品品质,使传统美食在高科技的助力下焕发了生机和活力。

  “‘那林烘饼’关键技术在用料和制作上。我们在用料上严格把关,并建立了原材料基地。在生产上把好馅料配制和烘烤关。这两个环节,我们引进了生产线,通过改良,使烘饼口感更好,保质期更长。”宁丰钧说。

  如今,走进位于博白县那林镇金阵村的人和食品烘饼加工厂,只见整洁的厂房内,一楼是包装图章、化验室和办公室,二楼是制作生产线,从原料到制成品每条生产流水线机械作业,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,而且确保了质量。

  一时间,满目青翠的乡间弥漫着发酵芝麻料诱人的芳香,客商们闻香而来,一辆辆货车打破了山乡的宁静。

  昔日的美食也能作为抓手,变身乡村振兴的“孵化器”。如今,宁丰钧、宁丰贤两兄弟创办的玉林人和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,已经吸纳了50多名本地劳动力就业,人均年收入近6万元。

  “突出品牌建设,运用科技把特色美食做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富民产业,是可以促进农民增收,助力乡村振兴。”宁丰钧说。

  “传统美食要不断创新才能走得更远。”那林镇党委书记朱江剑信心满满地说,“下一步,我们打算整合那林镇农村家庭烘饼小作坊,依托人和食品烘饼加工厂的模式,把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,形成一个产业链,形成一个产业规模,不断拓宽销售渠道,争取每年产量达50万件以上,进一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,增收致富。”(宋建州 林妃燕)

友情链接

网站地图